工程师告诉你:COD为什么降不下来?
- 2025-11-06
- 55
- 深圳市依维普科技有限公司
工程师告诉你:COD为什么降不下来?
COD为什么总“卡着不动”?
在工业废水治理中,COD(化学需氧量)几乎是所有环保工程师最熟悉、也最头疼的指标之一。系统运行稳定、药剂加足、设备全开,但COD依然降不下来?这不仅是单个项目的问题,而是整个行业在“从量到质”的转型阶段中必须面对的技术瓶颈。我们依维普工程师团队在多个废水零排放项目中发现:
“COD降不下来”的背后,往往不是设备问题,而是系统逻辑、进水特性与工艺协同的综合效应。
COD高不降的四大典型场景
在对全国近百个项目样本分析后,依维普总结出四种最常见的COD“卡点”现象👇

这些现象表明:
COD问题的核心,不在“设备能力”,而在“系统协同与水质稳定性”。
COD到底是什么?
COD(Chemical Oxygen Demand,化学需氧量)代表水中可被氧化的有机物总量。但“有机物”种类繁多,其可降解性差异极大。
📊 常见废水COD组成对比表:

🔬 从微观角度看:
易降COD → 能被生化氧化或膜截留;
难降COD → 分子结构稳定、反应速率低;
假COD → 来自盐分、无机离子或检测误差。
📈 因此,当检测值居高不下时,可能是——
1️⃣ 有机物难降;
2️⃣ 系统未匹配反应时间;
3️⃣ 测试方法未区分有效COD。
系统协同是关键,而非“单点强化”
在依维普的工程实践中,我们总结出一套“COD全链路协同控制体系”,以“分段降解 + 稳态运行 + 精准检测”为核心,实现COD的精准削减。
🔧 1. 稳定进水:
设置均质调节池,控制进水浓度波动 ≤15%;
通过自动加药与pH在线调控,保持生化系统活性稳定。
🧫 2. 多级处理组合:

通过这套“膜 + 蒸发 + 干燥”协同体系,COD去除率可从约 90% → 稳定提升至98% 以上,冷凝水COD控制在 ≤100 mg/L,实现零排放达标排放。
📊 实测案例数据(选取自新能源废水项目)

从“治水”到“懂水”
在环保工程中,设备不是万能的,系统才是核心。COD降不下来,不代表工艺落后,而是需要重新理解废水的“化学本质”。
依维普科技坚持用工程师的逻辑——通过数据驱动、系统思维与技术协同,让每一滴水都能安全回归生产循环。
- 上一篇:蒸发器运行中能效衰减的5个原因
- 下一篇:工业废水的主要成分与常见处理工艺













网站首页
产品中心
新闻资讯
一键拨打